• 栏目频道
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质量改革创新发展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14 19:58:17
访问量:476

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质量改革创新发展

 

摘 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的国家命题,必须深刻把握其主要特征和核心要义,既要有国际可比性,也要有中国制度特色、文化特点和价值特性。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全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形势,准确作出基本判断,抓好根本质量、整体质量、服务质量,打造中国范式,高质量完成基本任务,加快改革创新发展,率先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党的二十大是在世情处于激荡严峻复杂局面,国情迈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意蕴深远,是百年大党总结过去、开辟未来,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使命的宣言书。

     一、永不停歇的奋斗精神、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

     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的国家命题

     三、加快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具有以下四方面特征。

     一是多样化。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后,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发展类型要从原先的高度同质化同构化发展转向多样化,衡量学校水平高低、培养质量的标准也不再是统一的一个标准,而是多样化标准。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校和所有学生。要鼓励办学主体、办学类型、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多种类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从同质化向多样化转变,把金字塔变成五指山,把一个高峰变成多个高峰。

 

  二是个性化。在精英化阶段,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高度同构化的特点,主要培养技术方面的师、管理方面的长。进入大众化,特别是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服务面向、服务层级、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拓展,个性化教育将成为高等教育特别重要的特征。现在的在校大学生00后开始成为主体,这样的青年一代见证了祖国的快速发展,经历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自立与自豪,是可以平视世界的一代。因此,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是学习化。当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这个国家就有了进入学习型社会(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的教育基础,终身学习将成为常态。特别是互联网+教育蓬勃兴起,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和教育形态,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正在深入发展演进。

 

  四是现代化。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成倍增加,每一所高等学校都从原先的小舢板、小轮船变成了现在的巨型航空母舰。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管理工作不再是“业余”和“兼职”,必须把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管理作为一门高深的学问,努力钻研,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大学的书记校长要努力成为政治思想素质过硬、教育管理业务能力精湛的政治家和教育家。

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质量改革创新发展


出自公众号《高校教师服务工作室》



<返回上一页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好友 分享到QQ空间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