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标准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0 21:59:41
访问量:273

01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身份特征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工作经历上由简单到复杂;责任承担方面由少到多或由小到大;能力发展中由低级到高级。高校教师的这种专业成长比中小学教师相对明显并突出一些。受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蔡艳苓《浅谈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启示,我们将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概括为新任教师阶段—合格教师阶段—骨干教师阶段—主导教师阶段等4个阶段,其身份特征因不同阶段而不同。

1、新任教师的身份特征。

新任教师是指初次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在职人员,处于学习教师本领,尝试教学行为的特定时期。按我国现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高校新任教师大致对应助教或讲师十级。这个时段,教师主要接受通用培训和校本培训,在教学集体和指定的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解教育基本理论和相关制度规章,培养大学教学基本技能,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助教课程等方式,逐步达到能够基本独立讲授专业课程的水平。

2、合格教师的身份特征。

新任教师经过2-3年的历练能够独立承担高校课堂教学任务的时候,我们认为他们开始逐步成熟起来,成为合格教师了,因此又称之为熟练教师。按我国现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高校合格教师大致对应讲师或副教授七级。这个时段,教师主要通过设计并实施高等课程教学方案、积极从事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己。

3、骨干教师的身份特征。

教师任职达到合格或成熟后,进一步注重自我提升。如果在教学、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能够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业务水平日益突出,示范作用日益增强,并在教学集体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我们称这样的教师为骨干教师。按我国现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高校骨干教师大致对应教授四级或副教授五、六级,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要支柱,或者称之为最可依靠的中坚力量,他们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最为突出。

4、主导教师的身份特征。

骨干教师经过3—5年的锻炼,在教学、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逐步具有较大影响力,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教育教学集体中发挥领导、决策作用,主导学科建设与发展,成为某学科专业领域拔尖人才,这就是我们所指称的主导教师。按我国现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高校主导教师大致对应教授三级以上。由于他们对学科专业发展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因此成为同事、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广泛尊重并高度认可的高水平教师。

02 高校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标准

新任教师、合格或熟练教师、骨干教师和主导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阶段;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起点的新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发展到更高的层次,是一种质的飞跃。高校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专业标准的逻辑涵义有其质的规定性。从促进高校师资有效管理的角度而言,有必要对不同阶段高校教师专业标准进行适当界定。

1、新任职教师的专业标准。

从我国高校现有师资人员结构来看,新任教师一般是高校应届毕业研究生,其中只有极少人接受过师范教育。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与各高校都有计划地组织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专业教学能力与水平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任教师岗前培训。非师范类毕业生只有通过岗前培训考试,才有资格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由此,我们认为新任职高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是:

一要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初步规划、管理大学学习计划;基本了解并理解大学生的生理、智力特征和语言、文化、社会对学习的影响;基本满足具有多元能力的大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

二要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有所了解;能够对课堂活动进行设计并达到相关课程大纲的要求;能够分析大学生的评价材料,并以此评估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高等教育教学实践;能够知道如何及时、恰当地通过反馈策略来提高大学生的成绩。

三要能建立比较融洽的师生关系并管理学生的行为;能够明确大学教育要求和课程体系要求,关心和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能注意工作策略,与同事和睦相处、有效合作;能与家长有效沟通,重视他们在其子女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四要具有教学实践的策略性知识;逐步能够独立主讲课程;能够掌握全纳性和区别性教学原则,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https://mp.weixin.qq.com/s/A8TkVt6OeQigsmlT0Ty8gQ

本文章选自:高校教师服务工作室

<返回上一页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好友 分享到QQ空间 复制链接